使用“扫一扫”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。
我国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呈现加快发展良好态势
加强和改进对残疾人的服务,提高残疾人自我发展能力,是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有力支撑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各地区各部门围绕广大残疾人日益增长的优质辅助器具服务需求,推动辅助器具产业呈现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,助力千千万万残疾人及其家庭创造美好生活。
康复辅助器具是指改善、补偿、替代人体功能和辅助性治疗以及预防残疾的产品,包括矫形器、假肢、个人移动辅助器具、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等,适用人群主要包括残疾人、老年人、伤病人。
近年来,辅助器具相关政策密集出台,政府在制定国家发展战略、政策和行动规划时,都将辅助器具适配服务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其中。
2015年,《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》对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,帮助残疾人共享发展成果、同奔小康生活做出了部署。其中包括,“实施重点康复项目,为城乡贫困残疾人、重度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,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对基本型辅助器具配置给予补贴”。
2016年,《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若干意见》制定了到2020年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的目标,提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、促进产业优化升级、扩大市场有效供给、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等四方面任务,明确了多项政策支持。这是首次以国家层面部署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工作。
通过不断完善覆盖全国的辅助器具服务网络,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能力不断提升。据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主任李晞介绍,我国目前现有各级辅助器具服务机构3000个,覆盖全国城乡。“国家级中心领头、区域中心示范和辐射、省级中心工作统筹、市县级中心发挥服务主体作用的工作机制基本形成,依托社区医院、卫生所和辅助器具流动服务车,打通服务的‘最后一公里’。”李晞说。
据了解,全国从事辅助器具服务的人员近3万人,且已形成了较完善的辅助器具专业人才培养体系。
同时,服务网络的有效运行,基本实现有辅具需求的残疾人能够及时得到配置、维修、更换等服务。部分地区开始探索“互联网+辅助器具适配”的服务模式,力求让数据多跑路,解决残疾人足不出户获取服务的一大“堵点”。据统计,仅2016年和2017年两年,全国共有376.6万残疾人得到辅助器具适配服务。
而且,近年来,我国辅助器具领域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不断增强,产业增长极初步成型。分析数据显示,伴随着巨大服务需求的释放和国家对辅助器具产业的重视和扶持,辅助器具领域的创业关注度不断走高,新建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企业类型也由原来的劳动密集型为主逐步向技术密集型转化。
目前,民政部、发展改革委、中国残联等部门和单位开展了辅助器具产业综合创新试点工作,确定了12个试点地区,并给予研发创新、企业发展、服务网络、消费保障等支持政策措施,各试点地区先行先试、积极探索,努力将辅助器具产业打造成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先导产业。
“中国房产频道”的新闻页面文章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、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。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与
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,客服邮箱,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观点,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
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